来源:anbo104.com 发布时间:2025-04-22 14:11:44 人气:1 次
当我问到力帆骏马的近况时,杨悦叹息了一声,“挺可惜的”。过去一年,总有粉丝时不时会要求写写这家企业。
杨悦说,企业已经破产了,董事长马伟亮也成了失信被执行人,也没听说在做着什么。去年11月的一天,她还碰巧打到了一位力帆骏马前高管开的网约车。
另一位对力帆骏马近况较为了解的政府朋友告诉我,曾经产值上百亿的造车企业走到这一步,深层次的原因很复杂。就现在而言,要盘活很困难,各种债务很难化解:
回头来复盘它从辉煌到坠落,朋友认为有两个根本原因:首先是没有核心技术,主要以组装为主,自然走不长远;二是犯了中国很多非公有制企业都容易犯的错——做大了就盲目多元化扩张,地产、酒店等等,还是不够专注。
当然,这些都已是老黄历,偶尔作为谈资回忆下就行。前浪一旦被拍在了沙滩上,很快就会被人遗忘,人们只会关心后浪。
在这其中,大理不得不面对但又必须解答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把工业持续抓起来?
可以说,作为滇西经济中心,大理要重拾经济稳步的增长动力,这几乎是唯一的一条路:
大理是典型的“三二一”产业体系。2023年,三次产业体系为23.6:25.6:50.8,很显然,工业占比还是偏低。无工就不会富。
回顾过去十年大理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2015年到2019年,大理关于产业方面的描述多是侧重于农业和旅游业,工业着墨不算多,即使点题,也多是传统产业,比如煤炭、园区、汽车等。直到2020年,才旗帜鲜明地提出工业强州战略。
但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上发力,和全省的节奏一样,起始于2021年。新材料、新能源、建链延链等新词在最近三年密集出现。
单论工业,大理在过去十年也走出一条明显的迁徙路线。因为洱海保护,全州的工业只向两个地方集中:一个是大理经开区,一个是祥云。而去年,鹤庆的工业因为绿色铝,已有迸发之势。
同样是工业重镇,三地又有着功能区别。离洱海较近的大理经开区显然不会装入任何有可能导致环保风险的大型工业项目,这从大理市4.8:28:67.2的产业体系就可以看出来,工业还有很多课要补,只是思考怎么升级的问题。
2024年,大理州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GDP达到2010.9亿元,固然可喜可贺。但细看增速和二产增加值,仍需努力:GDP增速仅2.5%;第二产业增加值仅增长0.6%。
所以,大理要破解工业这个经济发动机的动力问题,仅靠一个“强”云,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鹤庆这样的后起之秀出现。
从全州2024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大理在做了盘活资源资产、保交楼和实现海东发展破冰破题等动作之后,前进的负担更轻了。
贝特瑞新材料、中信戴卡、华晟新能源等新三样代表企业落地后,去年大理的产业投资占比提升至46.3%。农业方面,蓝莓是亮点,佳沃、科思达、维先等全球头部企业开花结果。更更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储备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项目862个、总投资2624亿元,投资额度排全省第1。
在今年,大理将GDP增速的目标设定为5%。其中工业方面,重点是发展“绿电+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占比要达50%以上,储备项目要达到1000个以上。旅游方面,在继续提高品质的前提下,比如新创建3个3A级景区,还提出要突出“旅居大理”,培育推广“百村千宿”。
大理有1市11县,GDP排名前5的县市是经济主要拉动力,即大理市、祥云、宾川、鹤庆和巍山。
由于各县市还没有完全披露2024年GDP数据,从已披露的来看,去年大理市初核的GDP数据为615.23亿,增长1.9%。亮眼的是鹤庆,去年GDP为198.8亿,超越宾川跃居第三。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增速居云南第二、滇西和大理州的第一。
在12县市里,GDP在200亿之上的,除了大理市,就只有祥云,两者属于大理最头部的经济县市。也是人口最多的两个地方,截至2023年末,全州非流动人口334万,大理市79万,祥云40万,巍山34万,其他县市全在30万之下,最少的是漾濞,9.64万。
从2023年的数据看,GDP百亿区间的只有宾川、鹤庆、巍山和弥渡,其他全部在此以下,吊车尾的也是漾濞,只有41.54亿:
首先是大理市,最好的旅游资源和招牌大多分布在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大家探索得不比我少。
从产业结构来看,因为洱海保护,大理市是一个严重依赖于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的城市。
特别简单,就集中在大理经开区。驻扎在此的老牌企业代表有云南顺丰洱海环保、欧亚乳业、来思尔和嘉士伯啤酒。穿越大凤路,还能看见大门招牌已蒙尘的力帆骏马。
顺丰洱海环保的主业之一简单点说就是,把洱海底部的淤泥和废弃物以及流域的畜禽粪便等,转化成天然气和有机肥,大家在古城看见的不少环保车以及出租车都是其产业。
乳业板块是大理产业里的重点板块之一,有三家代表性企业,除了欧亚和来思尔,还有蝶泉。欧亚是目前大理盈利和现金流最好的企业之一,之前也听说已在走上市流程。不过考虑到近几年国家更扶持科技公司上市,所以传统企业登录A股的难度还是较大。
来思尔已被皇氏乳业收购;蝶泉属于新希望集团,在洱源,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似乎已不如早年那么猛,客观原因或许和洱海保护有关。以前财哥在昆明随时能看见蝶泉的广告和产品,但近几年的视觉冲击不如前两家。
嘉士伯啤酒就不多说了,用苍山水做的大理V8,就是比嵩明杨林经开区生产的好喝。
最近两年,大理经开区主要发力的还是光伏、先进装备制造和数字化的经济。一句话,工业要往更“轻”和更新的方向走。
光伏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是大理华晟,这个集群去年实现的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0.08%。明阳风电整机及核心部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项目、福斯特晶圆项目也顺利签约,云南百超电线电缆生产项目,填补了大理及滇西地区规模化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空白。
数字化的经济这块刚起步。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在壮大。在今年,也有计划推进大理算力中心建设。
大理工业的另一极是祥云,甚至能够说是大理工业的心脏。这个最早叫“云南”的地方,离下关半小时左右车程。
在云南,像祥云这么一马平川的大坝子并不多,是天生适合发展工业的地方,也是我们聊得最多的地方。
它曾经的支柱性企业是祥云飞龙,2021年之后开始式微,但余威仍在,现在是大理工投在主导进行重整。
当地一位较熟悉情况的朋友告诉我,祥云飞龙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家企业的核心底子还在。它的硫酸铅湿法铅冶炼技术,在全国都属于领先的,还弥补了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的全球技术空白。
生产经营困难根本原因最初是新冠疫情带来的锌价恐慌性暴跌,之后又遭遇经济下行和能耗“双控”,资金链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现在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想办法盘活它,毕竟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是祥云经开区的发家产业。
当地也有基础,省内靠近兰坪铅锌矿,国外还能引进缅甸的矿产。现在园区里做得比较好的是中天锑业,在积极扩产能。
在相当程度上,他们为祥云近几年持续引进的新型工业公司奠定了人才基础。此起彼落,这些新企业也正在成为祥云以及大理的新动力。
2023年1月,大理州首根单晶硅棒出炉,厂家就是在祥云经开区落地的鸿新新能源公司。以此为起点,一年多之后,大理州的硅光伏全产业链全部搭建完成。去年前三季度,硅光伏增加值增长219%。
在祥云经开区的新兴起的产业里,新能源电池、硅光伏、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是重头,其中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又包括立新硅材料、贝特瑞、宸宇储能、埃克森电池和昆宇等。
大理州投促系统的一个朋友和我说,最近两年遭遇经济和行业震荡,有部分链条上的小企业确有停产现象,但几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基本都是满负荷在运转。因为和个别在该行业走在前面的州市相比,祥云的新三样产业落地时间更晚,但设备和技术也更新:
他还说,这两年来大理考察的企业非常多,除了祥云经开区是云南省首批重点打造的7个千亿级园区之一外,还因为祥云的另外一个标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现在全省就只有两个,一个是昆明,一个是大理。
祥云是整个滇西当仁不让的交通枢纽,北上成渝,西达中缅,东联长三角,南贯清水河。尤其是在去年的GMS会议上,缅甸方提出中缅铁路会尝试从瑞丽姐告—木姐口岸先行建设,这给了大理和祥云又一个重要加持。
物流这块,祥云目前主要的载体是水目山公铁联运物流园,自2018年运营至今,货运吞吐量已超过2000万吨。
有了这些关键优势,祥云的目标是打造“百万人口,千亿产业”的洱海流域产业转移承载地、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滇西产业中心城市产业聚集带。
我问朋友,在生产要素的保障上,水资源这一块是否还是祥云的短板?他说,祥云建了很多水库以及正在落地不少重大水利工程,多年来的水资源瓶颈已得到解决。还有个最重要的利好:
一期工程主要是解决水源和输水两部分,从丽江玉龙县石鼓镇上游约1.5公里的金沙江取水,途经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终点为红河州新坡背。二期主要是配套工程,也位于上述6州市。
这个工程最终的目的是,缓解滇中地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矛盾,同步改善区内河道和湖泊生态及水环境状况。除了滇池、杞麓湖和异龙湖等湖泊会补水外,沿线城市包括祥云自然也不愁水的问题了。
其实,除了工业和物流业,祥云的农业也是相当能打。平坦的坝子自然就是天生的蔬菜基地,每年很多蔬菜都会运往大湾区以及东南亚国家,这个行业里也隐藏着不少比较低调的龙头农业企业。
另外,在生猪家禽的产量上,在云南也是排得上号的。比如家禽出栏位居全省第4,蛋鸡存栏位居全省第2,也是滇西最大的肉鸡生产、销售基地,和重要的蛋产品供应基地。
祥云的营商环境如何?州投促系统的朋友让我最好还是去问问企业,答案更真实。
他只说了说大理所做的一些努力。比如企业去搞备案,他们都是全程陪同,极力配合;还创新了“五证同办”机制,县领导亲自办好后直接送证上门;以前需要一家一家跑的水电气网,现在也只用填张表,就有专人去现场一站式办好。
以去年6月在祥云经开区投产的贝特瑞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工程一期为例,就被贝特瑞老总评价为集团所有子公司基地项目中:
说完大理市和祥云,这里就要说说巍山了。虽然它GDP排名第五,但和两个大哥是绑在一起发展的。
在十四五规划中,大理州明白准确地提出了推动“大祥巍”一体化发展,打造“一城三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
在产、城、人三个核心要素上,这个大片区占了大理州的半壁江山。根据规划,到2035年,“大祥巍”片区人口要接近300万人。
巍山最出名的是巍山古城,它和大理古城、剑川古城,让大理州成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有三座“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的地方。在通了动车之后,游客也开始多了起来。
作为一个只有26万人的人口小县,其产业基础上说不上雄厚,但有潜力。除了旅游外,主要的四个产业是肉牛、柠檬、核桃、中药材和绿色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柠檬产业,巍山县也在积极申报“巍山柠檬”这一区域公共品牌;中药材方面,主要项目是上药大理中药饮片项目。
先说宾川,提到这里,第一反应就是三个词:水果、鸡足山和海稍鱼。并还有云南最早的咖啡——朱古拉咖啡,只是与普洱、保山相比,大理在咖啡种植和生产端方面,并未显现出优势。
34万人口的宾川,最强的是农业,农业最强的是水果。在这里,水果产业链全年用工量达1400万人次,从种植到打包装箱,所有的环节都出了能人。在区域里,金牛镇和宾居镇都是在全国排得上号的农业强镇。
宾川主打的水果是柑桔和葡萄,是全国县级顶级规模的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和晚熟柑桔优势产区。近几年,蓝莓产业也崛起了,比如佳沃蓝莓种植项目就在此落地。
朋友告诉我,也因为水果太强势,且经济效益普遍较好,所以当地在对咖啡的重视度上,就有所减少:
大理是典型的优质晚熟水果产区,梨果产业主要布局在巍山、祥云、云龙、弥渡,葡萄产业则以宾川、鹤庆、巍山为主,柑桔在宾川、鹤庆和祥云,冬桃是永平、宾川、祥云,苹果在剑川、漾濞、宾川、洱源,洱源还有果梅。甜樱桃和蓝莓主要布局在大理市和洱源;木瓜则在永平和洱源。
而日照常年较强的宾川除了农业,还有光伏发电也悄悄排到了全州第一,提前2年完成百万级光伏产业基地建设目标。
鹤庆人会做生意以及新华村的银器,早就全省闻名。但让财哥没想到的是,在工业上干了笔大的。
这两年,在洱海流域产业整体转型的大背景下,鹤庆把乳畜业确定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去年12月,上海援建的鹤庆县万头奶牛生态牧场(二期)投入运营,为欧亚乳业增强了原材料保障。
但最新崛起的还是绿色铝,这也是鹤庆跃升的关键动力,其目标也明确:力争打造成为滇西的“绿色铝谷”。
代表作是大理戴卡汽车部件项目,其年产300万只铝合金轮毂的生产线亿元。有了大项目的落地,2023年鹤庆的工业总产值突破了200亿元大关,工业占比提升至40%以上:
从GDP排名第6的弥渡到最末的漾濞,整体的产业体系相对简单,主要以一三产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不少。我们就拉通了一起说。
弥渡主打的是“小河淌水乡愁地、绿色蔬菜产业园”,近年的工业代表作是沪滇合作数字健康产业园;南涧是大理州的南大门,接壤临沧,除了无量山樱花谷,高山茶也是当地想要打造的品牌和支柱产业。另外,这里也有沪滇合作的数字健康产业园,还有工业和奶牛产业。
南涧当地的朋友说,南涧的白茶其实品质很不错,毕竟靠近临沧凤庆。虽然大理整体的茶产业和临沧、版纳有一定差距,但南涧的高山古树茶在海外仍有市场。
在洱源的农特产品里,除了话梅,还有一个显著区别于其他县市的东西:海菜花——它也是检验洱海水质好坏的标准之一。水质好,海菜花就多。
另外,乡村旅居非常突出的一个标签。凤羽的定位之一就是“艺术家第二居所”,不少文青喜欢这里,甚至超过大理市。
永平是粮食和核桃大县,也是黄焖鸡之乡,现在还在发展白鹅产业;云龙除了诺邓火腿和天然太极图,其实主要的资源禀赋还是有色金属和绿色能源。
云龙地处三江成矿带,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大。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云龙是大理州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县,有4400平方公里,但山高谷深。
一位曾去那里参与过脱贫攻坚的朋友说,这样的地形也决定了云龙的“风光水”资源很丰富,比较知名的是澜沧江上的苗尾、功果桥水电站,但整体发电量不算大。所以现在更多的还是在开发光伏和风电资源。他觉得,云龙曾有深厚的盐帮文化,加上通了高速,未来可开发的空间也不小。
经济体量倒数第二的剑川,工业也不多,其实是围绕农业和旅游业转。旅游业的头牌自然是剑川古城和沙溪古镇,顺带剑川木雕。农业主推乳畜业,另外6个产业是马铃薯、中药材、季差蔬菜、特色水果、高品质芸豆、食用菌。
离大理市车程最近的漾濞就更简单了,主打产业就是核桃。文旅方面,除了石门关,近几年的乡村旅游也在发力。
在大理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提出,其实是靠园区经济来拉动县域经济,比如推动弥渡、宾川、鹤庆、洱源产业园区协同联动,支持巍山、南涧、永平、云龙、剑川、漾濞申报设立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支持每个县市:
从旅游人次看,大理的旅游已属全国头部,但还是要看内容是不是足够丰富。向更高层级的旅游目的地努力,是大理必走的路。
去年,全州接待海内外游客1.1亿人次、旅游总花费1716.6亿元,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旅游IP传播力指数保持全省第1,大理市位居全国百强旅游县市第1。
一是大理应该把旅游业态做得更丰富一些,让游客能够更沉浸下来。比如演艺类项目,目前还是偏少,应该增多和升级;还要打造更多的精品古镇出来,不只是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和沙溪古镇,其实大理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古镇。
二是要创建更多的5A级景区。麦肯咨询认为,大理目前只有崇圣寺三塔一个国家级5A景区,这显然不是大理的实力体现。从资源角度分析,大理至少能做到5个以上,比如苍山、大理古城、蝴蝶泉、鸡足山和石门关等等。
三是大理需要建更多的高端酒店。疫情之后这几年的事实也证明了,受影响最小的就是高端酒店或高端民宿。关于这一点,大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有提到,即加快君悦、艾迪逊、洲际、康莱德、丽思卡尔顿等高品质酒店建设。
四是大理古城的微交通还能够继续改善,停车难是一个普遍痛点。还有就是大理的本地美食非常多,有关部门可以想想办法集中宣传一下,否则外地人特别难找到最大理且性能好价格低的餐馆。
除此之外,他们还普遍看好大理在旅居这块做文章,本来自然资源和民宿基础就好,打造出一些旅居样板是可完全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