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bo104.com提供各种规格硅碳棒/热电偶保护管
全国咨询热线:

聚和材料接待113家机构调研包括线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全体投资者、GUOLIAN MINSHENG、Scripts Asia等

来源:anbo104.com    发布时间:2025-05-12 14:09:30 人气:1 次

  公司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经营表现稳健,营收、利润有一定增长,业绩主要由光伏导电浆料板块贡献,N型产品占比提升。

  3.此外,公司新产品、新业务取得明显突破,在多个光伏电池领域取得浆料研发成果,并布局了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

  4.公司将继续围绕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人才结构、产品结构等进行持续优化,提升经营规模和行业地位。

  2025年5月6日,聚和材料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28日接待线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全体投资者、GUOLIAN MINSHENG、Scripts Asia、安信國際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北京柏投资管有限公司等113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聚和材料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4人,为总经理敖毅伟,独立董事罗英梅,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林椿楠,投资者关系经理张芷菡。调研接待地点为聚和材料会议室。

  据了解,聚和材料于2025年4月28日召开业绩说明会。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表现稳健,营收、利润有一定增长,业绩主要由光伏导电浆料板块贡献,N型产品占比提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结构、技术实力有优势,海外市场有进展,资产质量良好,还实施了股份回购。公司新产品、新业务有突破,在多个光伏电池领域取得浆料研发成果,还布局了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以及胶黏剂等系列新产品。另外,会上公司对会前征集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包括铜浆进展及产业化节奏、银浆加工费和市占率、短期借款和应当支付的票据提升原因、X-BC技术方面的要求及产品市占率、导电浆料出货量及展望、海外市场销售情况及展望、并购重组计划等。

  据了解,现阶段,聚和材料重点推进铜浆量产配套设备开发、终端市场培育。市占率方面,综合市占率约30%。资金方面,短期借款增加原因是已贴现未到期的非9+6银行票据余额增加,应当支付的票据增加是因规模增加、议价能力增强。在X-BC技术方面,其电池金属电极在背面,要求导电浆料在导电性、膜层保护等方面性能优秀。出货量上,2024年光伏导电浆料出货约2024吨,2025年一季度超440吨,预估2025年有望维持同比增长态势。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境外营收约9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例约7%,预计2025年海外业务占比将继续提升。

  据了解,公司当前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关注优质并购机会,已参与认购产业基金,有成功收购案例,并致力于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式增长。未来三到五年,公司将持续优化自身能力,提升经营规模和行业地位。

  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召开了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现将互动交流中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报告期间,公司经营表现相对稳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88亿元,同比增长21.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18亿元,同比下滑5.45%,扣非归母净利润4.06亿元,同比增长2.52%;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94亿元,同比增长1.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965.33万元,同比增长18.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858.69万元,同比增长5.90%,业绩主要由光伏导电浆料板块贡献。2024年度光伏导电浆料销量超2024吨,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继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产品结构方面,公司2024年N型产品占比达78%,2025年第一季度N型占比已超过95%,充足表现公司技术实力,能在光伏行业相对高频的技术迭代中持续位于领先地位。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定位成为全世界领先的金属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增长,主动承担技术开发重任,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8.42亿元,占营收比重达6.74%,现已形成“材料-工艺-设备”全栈自研体系,并在少银化、无银化、BC、HJT、钙钛矿等新一代技术中从始至终保持引领地位,未来将继续推动电池技术迭代升级,引领金属化环节材料与技术的双重革新。

  出海方面,公司早年瞄准海外市场需求,提前适配其电池技术方面的要求并成功融入海外客户供应链体系,至今已建立起较强客户粘性,成为走出国门的光伏知名材料品牌,被大多数国家的客户高度认可,已具备行业领先的全球化需求响应能力,2024年境外营收占比约7%,随着海外光伏产业链逐步构建,公司海外市场渠道优势将逐步凸显。

  资产质量方面,截止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为90亿元,所有者的权利利益49亿元,资产负债率46%,货币资金及金融易资产接近20亿元,银粉、银浆等存货约8.6亿元,资金储备相对充裕,同时,公司继续强化运营效率,严格管理往来款项,应收账款及票据维持在相对健康水平;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各类资产做全面减值测试,2024年公司计提减值损失1.4亿元,其中2024年单四季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为聚有银商誉、泰国工厂固定资产减值及存货跌价;信用减值损失主要为单项客户坏账损失;而2025年一季度几乎不再计提资产及信用损失,表现公司各项减值测试相对谨慎、充分。

  回购方面,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促进公司稳定健康发展,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公司于 2024 年2月、2024 年7月实施两期回购,截止 2024年底,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1,1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4.90%,支付资金总额5.2亿元。

  综上,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资产质量一直在优化,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4元,预计派发金额1亿元。回顾2024年,光伏行业进入阶段性供需错配周期,部分跨界、中小企业已陆续关停、甚至退出,公司秉承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通过技术创新迭代产品结构、主动优化客户和市场结构,保证业绩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展望2025年,公司将继续围绕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人才梯队、产品结构等来优化,通过向上游延伸巩固产业链竞争优势,横向拓展孵化新产品、新业务,共同保证公司经营规模、行业地位逐步提升,并打造第二、第三成长曲线、公司新产品、新业务取得明显突破。

  (1)TOPCon领域,公司实现TOPCon电池LECO烧结银浆持续提效,实现量产TOPCon电池密栅窄线宽背面细栅银浆,通过材料体系创新,实现量产89%细栅和83%主栅浆料量产;

  (2)HJT领域,公司HJT银包铜浆料产品的体电阻、接触电阻率和银含量大幅度降低,20%及其以下银含低成本浆料实现大批量量产,完成金属网版印刷技术升级,实现8-12μm开口印刷,完成0BB技术的超低银含45%主栅开发及量产;

  (3)X-BC领域,公司完成P区和N区的钢板印刷高效银浆量产,配合全开口印刷网版实现全面量产,已在头部客户占有较高市场份额;

  (4)无银化领域,公司首创推出可用于光伏电池的铜浆产品,已在多个头部客户内部来测试并实现小规模出货,可灵活匹配市场主流电池技术路线,有望大幅度降低光伏电池金属化成本;

  (5)钙钛矿领域,完成单结钙钛矿超低温固化的背电极浆料开发,在钙/硅和钙/钙叠层方面,开发出适配的超低温固化浆料,得到了电池厂极大认可,

  报告期内,公司主动顺应应对行业少银化、无银化技术趋势,前瞻性匹配超精细印刷技术降低栅线高宽比,一直在优化浆料结构设计,高频、高效对接客户定制化浆料需求,例如推出“超细线印刷+低固含+无主栅”技术、银包铜浆方案、和新型0BB技术匹配浆料产品,实现“种子层+铜浆”技术突破攻克铜高温氧化抑制难题,致力于推动光伏行业“减银-替银-无银”技术演进历程,为行业降本增效贡献力量,与客户共享技术超额红利。

  公司深知核心原材料自主研发与大规模生产对保障导电浆料稳定供给、提高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报告期内,公司拟投资12亿元在常州建设“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具备大规模量产电子级金属粉体的能力,并同步设立全球领先的粉体研发中心,当前量产金属粉体已实现光伏、非光伏电子浆料的全系列新产品覆盖;公司拟投资3亿元在常州建设“专用电子功能材料工厂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具备年产300吨无机粉体生产能力,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材料研发与工艺改进中心,未来随着金属粉体及玻璃粉自供比例的提升,一方面能够增厚公司光伏导电浆料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保障原材料的客制化与稳定供应,提升产品的质量及市场份额。

  公司依托对光伏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的深度理解,提前布局胶黏剂系列新产品,为客户提供全套功能性材料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旗下子公司德朗聚开发出新一代光伏组件封装定位胶、绝缘胶及电池保护胶等系列新产品,并在ECA导电胶等产品上建立性能一马当先的优势;针对0BB不同技术路线开发出的封装定位胶已在相关客户实现规模化量产;针对BC组件封装要求推出新型绝缘胶与电池保护胶系列新产品有效解决其工艺痛点并助力产业化进程,未来将与光伏导电浆料产品实现协同发展,逐渐增强客户粘性。

  公司围绕浆料技术平台,精准切入新能源与电子行业交叉领域的功能材料市场,形成覆盖射频器件、片式元器件、PDLC(电致变色玻璃)、EC导电胶、LTCC(低温共烧陶瓷)、高性能导热材料等多维度的电子浆料产品矩阵。报告期内,旗下子公司匠聚已在高端电子浆料领域打破海外企业垄断,凭借产品性能、服务响应速度等抢占市场占有率,在多个产品领域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体系。

  综上,公司将坚持集团战略布局不动摇,“立足浆料、匠心精修”,务必实现高端电子粉体、电子浆料和胶黏剂的进口替代,致力于成为全世界领先的以“粉、浆、胶”为核心的材料科技集团。

  未来三到五年,公司将继续围绕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人才结构、产品结构等进行持续优化,公司经营规模、行业地位预计也将进一步提升。

  1、公司年报里提到“铜浆产品不仅能大幅度降低电池金属化成本及碎片率,更是助力光伏行业正式迈向无银化时代,开启铜浆应用元年”,请问公司铜浆进展及所处阶段、未来产业化节奏?

  答:报告期内,公司已对接市场上几乎所有主流一体化组件客户,针对不同技术路线、不一样的客户诉求定制开发铜浆产品,其中基于HJT技术路线与铜浆材料的高度适配性,公司已率先完成1-2款核心铜浆产品突破,随后也拓展开发出适配于TOPCon、X- BC的专用铜浆产品;目前正在围绕新一代全开口网版、0BB无主栅等技术进行配套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铜浆产品在多轮可靠性测试中性能表现优异,多家客户DH500湿热、DH1000紫外、DH2000热循环及TC焊接拉力等系列测试中,同步实现小批量试产与订单交付。

  公司认为,现阶段重点推进铜浆量产配套设备开发、终端市场培育。一方面,公司已配合开发链式烧结炉、加热平台、激光烧结三种设备工艺,待量产设备成熟后有望推动铜浆进入产业化阶段。另一方面,公司将继续配合组件客户加强市场培育,也希望能通过相关政策鼓励铜浆应用试点,提升终端电站对铜浆组件的接受意愿,实现铜浆产业化应用。

  答:市占率方面,公司最新综合市占率约30%,个别产品如TOPCon背细、BC P-Poly等导电浆料市占率已超40%;加工费方面,不一样的产品加工费均维持稳定,X-BC,HJT浆料溢价相对坚挺,但由于各家电池厂报价方式均不相同,因此难以披露加工费的准确数字。

  公司认为后续主流浆料加工费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下降压力较小,主要是:(1)光伏导电浆料环节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当前融资收紧、电池客户坏账频发均在推动浆料环节格局优化,浆料厂对于客户选择愈发谨慎,不再盲目冲量,绝大多数新进入者主要是针对银包铜、铜浆等下一代产品研制;(2)光伏技术迭代速度仍较为高频。公司一方面针对现有主流技术进行产品迭代,TOPCon仍有很多提效空间,同时,公司也针对BC、HJT、钙钛矿等新技术方向积极储备新新一代导电浆料,新品在推广阶段会存在阶段性缺货,优质粉体及浆料也会存在阶段不足,均有利于提振加工费水平。(3)白银价格扰动较大,由于光伏导电浆料产品一般都会采用“银点+加工费”模式定价,近期白银价格呈现宽幅震荡趋势,上下波动幅度超1000元/kg,单日波动也常有100-200元/kg,因此下游电池客户近期更关注银价波动,而非几十块钱的加工费波动,更多会通过择时下单方式降低金属化成本。

  综合来看,公司研发体系具有自我迭代能力,对技术理解深刻,同时当前市场占有率领先具有大量样本量及测试窗口,能高频次配合客户优化产品设计,不断修出低成本、高效率浆料产品,保障加工费维持稳定。

  答:短期借款,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已贴现未到期的非9+6银行票据余额增加;应当支付的票据,主要随公司规模增加,议价能力增强,部分采购采用票据形式结算等原因。

  公司目前资金实力和资产结构良好,但在当前光伏行业相对严峻的背景下,也在一直在优化资金管理和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更好应对市场挑战并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答:(1)X-BC电池金属电极均在背面,膜层结构和工艺较为复杂,要求导电浆料既要保证良好的导电性,又不能破坏膜层。(2)X-BC电池烧结温度较低且高温时间更短,对导电浆料接触优化要求更高;(3)X-BC电池金属电极在背面,提升了印刷精度、断栅控制等要求,浆料产生的任意的毛病都可能会引起漏电。

  公司X-BC电池 P- Poly区浆料产品市占率超过80%,主要得益于优异接触性能和印刷性能。此外,公司在N-Poly区也取得了技术突破,产品即将大规模量产。

  5、公司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光伏导电浆料的出货量、N型占比及各种类型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2025年出货量展望。

  答:公司2024年光伏导电浆料出货量约2024吨,N型占比约78%;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量接近410吨,N型占比约95%;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超440吨,N型占比约96%。展望2025年,由于公司出货量与下游电池排产强相关,而去年以来行业月度波动较大,因此公司目前无法给出具体指引数据,但公司对光伏行业未来仍充满信心,依照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一季度国内新增装机接近60GW,同比增长30%,预计全年仍有望保持增长,公司预估2025年出货量有望维持同比增长态势。

  答:2024年,公司境外营业收入约9亿块钱,占营收比例约7%。公司海外客户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海外建厂的中国企业,这类客户的研发技术需求和浆料性能要求与国内情况类似,产品价格和商务条件方面也较为相似;二是纯海外客户,包括在印度、土耳其、欧洲、埃及、韩国和新加坡等地的本土企业,

  随着东南亚四国受到双反关税和贸易壁垒影响,在东南亚四国设厂的中国电池厂商开工情况受到较大冲击。然而,由于公司早期布局非国内客户的海外光伏电池厂家,向其提供高品质和技术性能的浆料产品,公司海外市场开拓进展顺利,在印度市场市占率处于绝对领头羊,并已在欧洲及埃及等市场开始批量出货。随着海外客户的产线年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将继续提升。

  答:公司当前专注于提升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但也在重视外部潜在优质并购机会,特别是倾向于选择与光伏导电浆料的技术迭代相通、商业模式相似的行业,如有新的收购计划将会提前公告。

  公司上市后已在长期资金市场进行多项举措,包括以自有资金的方式参与认购产业基金,积极发掘并投资数个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政策支持的新兴起的产业领域优质企业,投资标的均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具有强协同性,有助于上下游市场实现深度协同,更有助于公司发掘优质投资并购标的,此前公司已有成功收购江苏连银的案例。

  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大的材料技术平台,从光伏领域延伸到别的行业板块,依托现存技术平台、雄厚资金实力,以及优秀运营团队,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式增长。